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读书 | 这是全世界历史学家应该发声警示的神话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2 06:4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民族的神话:欧洲的中世纪起源》 [美]帕特里克·格里 著 吕昭? 杨光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

《民族的神话:欧洲的中世纪起源》

[美]帕特里克·格里 著

吕昭? 杨光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书中,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巧妙深刻的论证,向公众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译后记(节选)

吕昭 杨光

帕特里克·格里是西欧中世纪史研究领域中获得欧洲同仁认可的少数美国学者之一。他的学术作品在德国和法国多有发表,《民族的神话》出版后两年内就先后被翻译成法语和德语等欧陆主流学术语言。近十年,欧洲一体化遭遇诸多波折,民族主义回潮,欧洲的身份危机和认同危机已是既成事实,验证了格里教授于2002年在本书中表达的担忧,也让我们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翻译这本书时, 我们正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攻读法国史博士学位。在法国留学多年的体验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西欧中世纪早期族群演化的历史从未远离当代政治。尽管年鉴学派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和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都强调,法兰西民族是基于共同政治认同的共同体,而非基于种族、血缘或宗教的共同体。“旧制度的兰斯大教堂加冕礼和大革命时期的联盟节都是法兰西历史不可否认的一部分。”但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依然通过不断扭曲历史为族群民族主义张目,并吸引了大批支持者。国民阵线的第二代领导人玛丽·勒庞甚至在2017年的总统大选中成功地进入了第二轮,成为唯一一位与现任总统马克龙竞争的候选人。大选结果最终揭晓前,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对此表现出的愤怒与担忧至今仍历历在目。

讽刺的是,极右翼势力对历史抱有的热情似乎超过大部分人。公元500年前后的法兰克军事首领克洛维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据统计,从1972至2006年,克洛维被国民阵线提及次数是所有历史人物中第二多的。国民阵线强调克洛维对法兰西民族诞生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他的受洗和加冕是法兰克人转变为法兰西民族的标志。但是,格里通过《民族的神话》一书向读者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他把克洛维的法兰克王国和其他“蛮族王国”放在了罗马帝国晚期中央与地方关系重建和瓦解的过程中,指出“法兰克人”等族群的称号很大程度上是几个世纪权力冲突和博弈的后果。军事首领利用这些族群标签及其背后的传统和神话组建了新的政治军事同盟,以便维持地方秩序,实现个人或家族的野心。克洛维的法兰克王国只是罗马帝国统治崩溃后不同政治军事组织形式中较为成功的一个,而且各个蛮族族群之间以及蛮族与罗马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身份鸿沟。总之,如果将当时势力范围仅包括现在法国东北部到莱茵河一带的法兰克人军事领袖皈依正统基督教的行为视为法兰西民族诞生的标志,等于无视了族群的融合过程,是用精英视角、本质主义和线性史观扭曲了历史的真实。格里的分析也被法国学界有关克洛维受洗的最新研究所证实。

纵观全书,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作者还指出,将中世纪早期族群身份及其历史领土神圣化的民族主义史学并没有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消失,反而在冷战结束后因为意识形态对抗的消除有了抬头的态势。站在2022年来看,格里在2002年提出的担忧不仅完全应验,还因为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回潮而愈演愈烈。“蛮族迁徙”或者说“蛮族入侵”伴随着难民危机成了近年来欧洲通俗历史的重要主题。不仅如此,作者对掩盖历史上的族群冲突而刻意强调共同身份和文化遗产的历史观也抱有怀疑态度。因为,这无异于用一个神话取代另一个神话,尽管目的看似高尚,但工具化地利用历史同样存在风险。作者在此书出版十年后发表的有关欧洲民族历史的论文中指出,通过书写共同的欧洲历史来创造欧洲民族同样会陷入两难的局面:要忠实于历史,就必然有违初衷,因为,展示欧洲团结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远比体现欧洲不和的记忆之场要少,而扭曲历史则可能会步民族主义史学的后尘,因为发明新的欧洲民族特性意味着在欧洲内外树立新的假想敌。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2/0302/1881.html



上一篇:读书 | 有武则天“加持”,唐代妇女的生活奔放
下一篇:读书 | 她们是困顿世界里努力生存的平凡之花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