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读书 | 我们跟自己讲故事,为的是再活一遍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2-15 09:4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52蓝》 [美] 莱斯莉 · 贾米森 著 高语冰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纽约时报》推荐作家莱斯莉·贾米森继《十一种心碎》《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之后的非虚构新作。

《52蓝》

[美] 莱斯莉·贾米森 著

高语冰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纽约时报》推荐作家莱斯莉·贾米森继《十一种心碎》《在威士忌和墨水的洋流》之后的非虚构新作。14个相互独立的故事,聚焦于一个直击灵魂的共同主题:比海更深的渴望,以及由此带来的沉迷。她向这份渴望的本质发问,并尝试做出最为真挚的回答。她满怀包容的深情讲述,映照了人性之复杂,之幽微,之动人。

精彩文摘:

我们跟自己讲故事,为的是再活一遍

2000年4月,路易斯安那一个名叫詹姆斯·莱宁格尔的幼童开始做一些有关飞机失事的噩梦。每当他的母亲来到他的卧室里安慰他时,都发现他的身体扭曲着,手脚使劲摆动踢打,仿佛正挣扎着想要挣脱什么。他不断重复着同样的话:“飞机失事!飞机着火!小朋友出不去!”

在之后的那几年里,这些噩梦的故事情节变得越来越清晰。詹姆斯最终告诉他的父母,这些是前世的回忆。他说自己曾经是一名飞行员,他的飞机被日军击中坠毁。他开始用到一些专有名词,令他的父母十分不解。他所驾驶的是一架“海盗式飞机”。他从一艘名为“纳托马湾”的航空母舰上起飞。他的父母从未跟他谈及过二战,也无法想象他怎么会出现这些幻觉。詹姆斯跟他们讲起了他在舰上的朋友们:有个名叫杰克·拉森的人,还有沃尔特、比利和莱昂,他们都在天堂等着他。他用这些人的名字命名了他的玩具特种部队成员。他的母亲安德烈娅开始确信詹姆斯在回想前世,父亲布鲁斯则半信半疑。

然而,当布鲁斯着手研究时,便发现有些信息让他难以再持怀疑态度。1945年,有一艘名叫“纳托马湾”的航空母舰曾被派往硫磺岛,船员包括杰克·拉森和詹姆斯·休斯顿两位飞行员,而他们就在那一年3月3日在父岛附近被击落。纳托马湾号的船员还包括沃尔特·德夫林、比利·皮勒和莱昂·康纳,所有人都在休斯顿丧生之前牺牲。一个小男孩怎么会知道这些人?更别提他们这艘舰的名字和他们死的顺序了。

2002年,布鲁斯参加了一场纳托马湾号船员聚会,并开始问问题。他并不准备告诉大家他的儿子所回忆起的内容,他告诉所有人他正在写一本有关这艘航空母舰历史的书。安德烈娅则对军史不感兴趣,她只想让儿子结束梦魇。她告诉詹姆斯,她相信他说的话,但是前世已经过去了,现在,他要过好今生今世。

为了让詹姆斯彻底释怀,在他8岁的时候,一家人来到了日本。他们计划为詹姆斯·休斯顿举行一场悼念仪式。他们搭了15小时的渡轮,从东京来到父岛,又乘一艘小船来到休斯顿的飞机坠毁的大致地点。就在那里,詹姆斯向海里扔了一束紫色的花。“我向你致敬,永不忘怀。”他说。然后,他抱着母亲的大腿啜泣了足足20分钟。“你就在这里把一切都放下吧,伙计,”他的父亲告诉他,“就在这里把一切都放下吧。”

当詹姆斯最终抬起头并拭去眼泪时,他想要知道他的花去了哪里。有人指向水面上遥远的一点紫色:它们就在那儿,遥远但依然可见,依然在漂,在海面上越漂越远。

2014年1月晴朗的一天,我来到弗吉尼亚一家名为 DOPS(感知研究部)的研究所,访问一位名叫吉姆·塔克的儿童精神病医生。他花了14年的时间汇编了一个数据库,收集号称记得前世的孩子的资料。我见到塔克时,他的数据库已涵盖了逾 2000个家庭。不过,他把詹姆斯·莱宁格尔列为最厉害的案例。

我当时是受纽约一本时尚杂志之托采访塔克,而且我明白杂志的编辑期待我写出一篇驳斥性的文章。每当我告诉别人,我在写一篇关于DOPS的文章,而该研究所主要研究前世回忆、濒死体验和超感官知觉时,别人就会说:“等等,你说啥?”它轻易就能惹来别人的嘲笑。然而,从一开始,我就有为轮回转世之说辩护之心。倒不是说我坚信它,而是说我已对怀疑论本身产生了深切的怀疑。似乎对人、对方案、对信念体系鸡蛋里挑骨头,要比建立、捍卫或至少是认真对待它们容易得多。那种预设好的不屑一顾抹杀了太多神秘和惊奇。

转世之说本身并不稀奇。我们都思忖过自己死后会如何。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的一份报告发现,33% 的美国人相信有轮回转世,而2013年的一份调查问卷则估算有64%的人相信定义更宽泛的“死后灵魂不灭”。在我居住的纽约,坐地铁时我总看见在10月走失的一个13岁自闭症男孩的照片。那个孩子住在皇后区,没有哪一辆经过皇后区的列车上没有他脸部照片的。我不理性地确信,他们会找到他,或者,不论在哪里,他都会以某种方式,安全地活着——如果那样相信让我显得愚蠢,那么我宁可做个傻瓜。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2/0215/1876.html



上一篇:人生成事需三多: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
下一篇:读书 | 人性的尽头是遗传?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