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原来,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别并非是赚钱的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4 07: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1 在这里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人为什么要去读书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为了考到好的学校为了能够赚到大钱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其实这都不过是读书分数论的一个延伸而已并非

01

在这里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人为什么要去读书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为了考到好的学校为了能够赚到大钱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其实这都不过是读书分数论的一个延伸而已并非能够涵盖读书的全部意义。

有一点我们要知道读书不一定能让人考到好的学校也不一定能让人赚到大钱更不一定能让人功成名就。但是它却是人生的罗盘。

小时候我们人要去读书就是因为人要明事理要懂得一些基本的知识。

等当人出了社会之后人还需要读书吗

很多人认为都过了读书的年纪了还读什么书呢干脆远离书本。

这样的想法肯定是不正确的。人这辈子最需要读书的时间点并非是人在学校的时候而是人出到社会之后。

人到了社会所遇到的困难会增多所接触到的事儿也都在倍增。如此人该怎样去化解生活的矛盾摆脱困难的侵扰呢

最为直接的做法便是让人去阅读将万里路和万卷书结合起来。

要知道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别并非是赚钱的多少那么简单。

02

曾有这么两位年轻人陈先生和张先生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优质毕业生反正就是带着光环走向社会的。

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这两人其实都很幸运一下子就被大企业给录用了。而且他们的底薪也比一般人要高。

陈先生和张先生也特别高兴他们认为自己的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该有的结果。

这两人虽然性情相似可他们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那就是陈先生喜欢读书而且啥都读。而张先生他认为不用当学生了那就不再需要读书了。

过了五年之后爱好读书和不爱好读书的差别慢慢地显露了出来。

陈先生得到了上司的重用慢慢地升了上去。在上司和同事眼中陈先生出口成章文笔非凡而且待人处事彬彬有礼给人一种可靠踏实之感。

而张先生在如复一日的工作中早已被磨平了棱角连内心之泉都变得干涸起来。不仅如此他的脾气也愈发变得暴躁了。所以同事都不敢靠近他就连上司也有些厌恶他。

在技术和业务方面陈先生由于广泛去阅读所以思想潮流也跟得上时代自我的技术业务能力也在提升。而张先生终究在原地踏步。

如此这两人的人生也就出现了巨大的差别。

03

这社会上的许多人都认为读书太多就是书呆子。可是人就该汲取时代和前人的智慧以此来充实头脑。

读书并非是无用的也许它帮不了你赚大钱可它却能让你的才华和格局变得大起来。

一旦人的内心强大了格局宽广了才华卓越了那事业和成就这不就是水到渠成之事儿吗

我们都听到过这么一个词那就是“充电”。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要是不及时充电那人根本就很难混下去。

为何现代社会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就是因为时代发展得太快了要是你只是以老旧的知识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终究会将你给抛弃掉。

就连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认为在他最为困惑的时候是读书救了他自己。

当人遇到难以跨过的沟沟坎坎时为何不去读书呢用前人的智慧来勉励自己或者自己在其中寻觅问题的解决之法。

有句话说得好不读书人就像是干枯的木乃伊。

只有读书人才能够感受到天地的宽阔智慧之源的滋润最后活得出彩活得自在坦然。

04

杨绛先生有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读书太少思虑太多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通病哪怕是那些高学历的人也不例外。

别认为读书就是让人去读教科书那么简单。教科书终究是较为浅薄的书籍除了帮人考试提分数其余的一切它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其实人这一生最需要读两本书一本是世间之书一本是人生之书。

所谓的“世间之书”便是这世间不同类型的书籍不管它是否跟你的工作有关你都可以去涉猎一番。如此你会大有裨益。

要知道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只有你把这世间之书都融会贯通了那么你所走的道路才能够更远。

所谓的“人生之书”便是我们生活的这本大书。你遇到的人碰到的事儿这一切都可以被看作是无形的书籍从而让人获益非凡。

当现实之书和虚拟之书相互结合之后人不也就能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了吗

用余秋雨先生的话来说书便是路路便是书。

一辈子去阅读一辈子去成长一辈子有所益一辈子有所得。

文/舒山有鹿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524/1215.html



上一篇:中年创业者的读书笔记
下一篇:少年时在江城读书 袁隆平一生与武汉的不解之缘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