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文摘》收稿方向[05/28]
- · 《读书文摘》投稿方式[05/28]
- · 《读书文摘》征稿要求[05/28]
- · 《读书文摘》刊物宗旨[05/28]
不读书的中国人,一年读不完5本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pexels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 可能在经过书店时,你会发
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pexels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
可能在经过书店时,你会发现这里正在举办相关的促销活动、公益讲座;可能你会在朋友圈刷到朋友晒出在咖啡店举着一本书的照片;可能你还会点开视频,看博主新更的书评vlog。
但你却已经想不起来,自己上一次完整地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4月23日对你而言不过是又一个平凡的周五,只想早点完成工作,回家躺着刷短视频、看剧、打游戏。
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仿佛成为了人类的另一种“器官”。/ pexels
“我当时布置了24本书的阅读任务,在一门课上读6本书,3周读一本书,应该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其实是有障碍的,因为太多时间花在阅读微信和其他社交媒体上面。”
刘擎在担任大学系主任的时候,希望他的学生能在大学期间读一定数量的经典读本,却发现他们很难完成,他才意识到现在的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下降了。
刘擎教授的这番话,就像一记重锤,敲响了沉睡已久的警钟。
刘擎教授的一番话,惊醒了很多人。/@腾讯新闻十三邀
当我们沉迷在短视频、社交媒体、游戏的丰富性、多样性、即时性时,自以为视野变得更开阔、观点变得更多元。实际上,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封闭、贫瘠。
“花费太多时间阅读段子、小视频,每个时刻都是喜悦的,这会导致成年人的‘童稚化',不能延迟满足。”在刘擎教授看来,任何一种成长,特别是大学教育,都要求一种深长缓慢的阅读、长程深入的思考,而不是短平快。
“你作为一个重度使用者,你可能读了很多很多东西,最后你发现,你茫然若失,你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这就是我说的,在丰富当中变得贫乏了。”
刘擎教授的这番话,精准击中了不少人:偶尔读完一篇需时10分钟的微信文章,会恨不得发条朋友圈炫耀一下;虽然不刷短视频,却也很久没有捧起一本书,只是流连在各种博主的书评中,“马克”了个遍,翻读无二三。
《吐槽大会》上,许知远吐槽张大大不看书。/《吐槽大会》截图
不可否认,短视频、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但是,没有体系的“知识”,只是一盘稍纵即逝的散沙。
我们需要通过深长的阅读构建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知识高楼”添砖加瓦。
有的人受够了轻薄,有的人依然沉溺于“发笑”。/ 知乎用户@田可乐
赖声川在接受《十三邀》采访时表示,前不久在彩排戏剧时发现,现场观众在剧终时完全没反应。“他们是怎么了?是看不懂还是没感觉?难道这一年我们整个人类变慢了,或变笨了吗?”
后来,他得出了结论,疫情期间不少人隔离居家,整天玩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可能大家还不太适应一个正规的东西”。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在一分钟之内看完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习惯了“太长不读”的即时满足,习惯了只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就无法再承载任何的绵长、深厚、多元。
无法想象,不读书的社会将变得多么可怕。
疫情期间,史航读完了181本书,他说这是他至今为止读书最密集的时期。/@鹦鹉史航
连大学生都开始不读书了,更别指望疲于奔命的“社会人”。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下降。
2019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
如果再刨去励志成功学、工具书、霸总赘婿小说等“闲书”,这个数字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如今阅读的形式更为多样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调查还显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仅超一成(12.1%)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与2018年基本持平。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515/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