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文摘》收稿方向[05/28]
- · 《读书文摘》投稿方式[05/28]
- · 《读书文摘》征稿要求[05/28]
- · 《读书文摘》刊物宗旨[05/28]
东关街道长南社区衣树起:“读书看报知天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颖男 通讯员 陈曦 济南报道 家住历下区东关街道长南社区的衣树起今年78岁,是位集报剪报36年的老报迷。因工作需要,需要经常撰写发言稿的衣老师为了提高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颖男 通讯员 陈曦 济南报道
家住历下区东关街道长南社区的衣树起今年78岁,是位集报剪报36年的老报迷。因工作需要,需要经常撰写发言稿的衣老师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开始翻阅报纸,在新闻报刊中学习理论知识。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如今剪报已经成为衣老师的习惯:“好的新闻报道就像文学作品一样。值得重读。通过读报、集报、剪报,我珍藏了自己喜欢的资料,丰富了业余生活,更让我找到了人生别样的乐趣。”
“胸怀家国天下事”
36年间,衣老师收集的报纸有《人民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大众日报》《当代健康报》等近十种,共5万多份。“报纸上写的都是发生的新鲜事,国内国外的,有时候我翻阅一下,看到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也会感到震动,眨眼间沧海桑田。”衣老师指着《我省编成高速公路网》,《经十路打造“城市项链”》的新闻感慨地说。衣老师的剪报作品除了时政类、经济类、城市发展类、国家法律法规类,还有很多生活小妙招,报纸连载的小说也都仔细的装订成册。一本本无声的剪报,表达了剪报人的家国情怀,更诉说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家乡的巨大变化。它记载的是当下,传承的是历史,是后人了解过去最生动、最直观的形式。
精神和知识的补给站
“没文化不行,这个我深有感触,读书看报知天下,咱工作学习才能头脑清醒、干得明白。”衣树起只读了三年书,在工作中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报刊是他精神和知识的补给站。单位定的报纸他总是精心收集,同事们看他如此痴迷也会将看完的报纸保存完好。有时候为了深入研究,他还会搜集相关书籍。家人、朋友也常常帮他找一些书报资料。在老伴眼里,衣老师做这些事“倾注心血”,虽然大方向上对他是支持的,但有时也会因为他的“痴迷”而拌嘴,时常叮嘱他注意身体。“昨天老伴嫌我剪报太晚,今天赌气去了老三家”,衣老师撇嘴笑了。
读报习文 良好家风
一双颤巍巍的手、一把美工刀、一块定制玻璃板……在窗前的小桌上,衣老师又开始了一天的剪报工作。也许在外人看来,剪报十分简单,但通过观察记者发现,实际步骤比想象的繁琐。“剪报是对文字的一种甄别 ,像是在寻宝。所以通读报纸是第一要务;其次,如果想要搜集同一事件一个系列的报道,就要有多家媒体的报纸。老人在洒满阳关的书桌前阅读,报纸发出哗哗声、他时而点头时而蹙眉、小声地评论,这样美好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许久以后,“哗啦”一声,衣老师起身手拿美工刀开始裁剪。排列、分类、装帧,老人都独立完成。一个个小方块,留住了岁月,每天他都沉浸剪报带给他的快乐中。每次坐在书桌前,一来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为了一气呵成,他饭也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饭可以不吃,早一点晚一点没关系,但是报纸来了,一张都不能少,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读书习文衿贵自持,剪报让衣老师的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风。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书架、笔墨纸砚里满满的书香。三个儿子读书、立业、成家既不让父母操心也不寻求经济援助。大儿子更写得一手好字,爷俩经常切磋技艺。“报纸上的文字既新奇又文明,是手机里鱼龙混杂的快餐信息不能比的,大多数人都在低头看手机,却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看报纸,真正好的媒体会在潜移默化里规范人的言行举止。”
如今,这些剪报册上的报纸已然发黄,保存了过往年代的色彩和气味。无论是“光阴似箭”的催促感,还是“岁月如笔”的充实感,衣老师在剪报里享受着自己的乐趣,体验着时代变迁带来的幸福感。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42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