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上游?读书丨张燕妮:历经千帆竞渡,传承川剧艺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8 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经千帆竞渡,传承川剧艺术 张燕妮 在重庆的一些老茶馆,我们时常会遇到川剧爱好者聚会,有时切磋,有时演唱。他们大多年近古稀,来自各行各业,却对川剧有着共同的爱好。人

历经千帆竞渡,传承川剧艺术

张燕妮

在重庆的一些老茶馆,我们时常会遇到川剧爱好者聚会,有时切磋,有时演唱。他们大多年近古稀,来自各行各业,却对川剧有着共同的爱好。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川剧玩友。川剧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是融合了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等声腔艺术而形成的传统剧种,曾是西南地区盛行一时的文化娱乐方式。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川剧逐渐被冷落,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是成为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执着的川剧老玩友却用一生的时间与热情,唱着川剧,爱着川剧,传承着川剧。川剧玩友自川剧始兴而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玩友们最热衷的玩法是“打玩友”,即以茶馆座唱为主,以鼓、锣、钹、川胡、唢呐等为乐器,自吹、自打、自唱,演绎川剧片段。玩友们以玩交心、以戏会友,自娱自乐。川剧玩友群体中,既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有普通的市民百姓。他们是川剧艺术生存繁衍的厚土,也是川剧从业人员的盟友。

在年初的一个寒冷的日子,这些可亲可敬的老玩友们从重庆市各区县汇聚于重庆市川剧院。他们不辞辛劳,甚至早上五六点就坐车出发,晚上还要坐车回去,为的正是见证由川剧玩友集体撰写的《重庆川剧玩友》的诞生。

这本书究竟有何魔力,能够吸引众多老玩友远道而来?我们且来读读里面的生动有趣的故事:

此时,只听到台下一排座位上的一位头儿光光、银髯垂胸、身穿长衫、手拄拐杖的老者低声说:“不能说话,还能唱吗?”老者说得轻,但张松樵听得明——尤其是他拐棍触地、一字一下的四响,听得更是清楚。张松樵进场后,吩咐徒弟到严胡子的“老四川”牛肉摊去买灯影牛肉、牦牛肉、白味肚“三绝”下酒菜,并草草卸妆,急忙穿衣,快步至戏园大门口伫立等待戏毕。观众散场殆尽时,白胡子老者走着“慢台步”来了。张松樵施礼拦驾:“请老先生赐教!”老者随口就唱:“昏沉沉倒椅上心如刀刮。”张松樵连连拱手致谢:“承教,承教!”又恭请老先生一同喝单碗······从此后,“泼客”变成了张松樵的戏迷,每戏必看,看后必然喝酒饮茶聊戏谈艺。

短短一段文字,便生动地记叙了两位川剧玩友因川剧而相识、相知的过程,也速写出旧时四川茶馆里的生活场景,从而被赋予浓厚的文化意蕴,读来饶有兴味。

《重庆川剧玩友》,曾祥明/主编,定价:78.00元

也有不少文章反映了玩友们对川剧的毕生热爱之情,例如铜梁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传承人周茂全:

2016年7月前后,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但他依然带病参加了9月8日上午的川剧协会成立大会。他老伴和儿子搀扶着他走路,每上一层楼,就让他在楼层平台上坐几分钟,再往上一层楼走,这样歇歇走走,走走歇歇,终于到了会场——区文化馆六楼多功能厅。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或许如窦瑞华所言:“川剧伴我一生,收益一生,快乐一生。”正因这份简单的快乐,只有5名正式职工的涪陵区戏曲艺术中心,却排演出有60多位演职人员的大型神话剧《夏天官与蔡龙王》。他们不为钱财,不为参赛,就为了涪陵有川剧。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蹈设计、剧中龟丞相的扮演者孙宗燊说,自从涪陵川剧团1989年被撤销,涪陵川剧就偃旗息鼓了。可这些川剧老演员,为着自己挚爱的川剧,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重庆川剧玩友》记录下来的点点滴滴,体现了重庆市川剧玩友对川剧的毕生热爱。它是重庆市(或许也是全国)第一本专门记录川剧玩友的图书,将重庆川剧玩友的逸闻趣事集结成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川剧在民间的传播情况。它用真实有趣的材料,为广大读者展现了玩友视野中的川剧,为广大川剧爱好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为文化工作者、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客观、真实、丰富的材料。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当代,我们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文艺如何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或多或少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书由重庆市原副市长、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窦瑞华任编委会主任,著名剧作家曾祥明主笔,分为“故事篇”“组织篇”“名录篇”三个部分。“故事篇”汇聚了一群川剧玩友的故事,有昔日烽烟里川军将领对川剧痴迷的传奇轶事,有艰难岁月中普通人坚守的艺术挚爱,有玩友守着川剧的清冷呵护胸口的热爱,有学者、艺术家于川剧中寻求精神的净土,有大学生从头学起触摸这一项传统的艺术······这些逸闻趣事,为读者展开了川剧艺术爱好者的世界,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组织篇”反映了重庆川剧事业的发展历程;“名录篇”记录了热心于重庆川剧事业、推动重庆川剧事业蒸蒸日上的优秀艺术家及业内人士。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408/911.html



上一篇:图书漂流 悦享书海(图)
下一篇:芳菲四月,春语书香,读书笔记:《只想和你过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