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为什么现在不是挑疫苗的时候?学习读书会上,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1 07: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什么现在不是挑疫苗的时候?2021年开春后首场学习读书会线下活动日前在五峰书院举办。 围绕《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一书,主持人信风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剑博士与上海市

为什么现在不是挑疫苗的时候?2021年开春后首场学习读书会线下活动日前在五峰书院举办。

围绕《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一书,主持人信风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剑博士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等三位嘉宾,从历史细节中找寻启示,共同探讨被疫情重塑的社会,回应当下的社会热点议题。

现在不是挑疫苗的时候

在要不要打疫苗以及打哪种疫苗的讨论中,王新宇认为,不论是传统的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能接种的尽量接种。

他说,“首先,传统的灭活疫苗技术已经很成熟,安全性也较高,是比较可靠的。其次,疫苗的作用在于防护,建立屏障。如果达不到相当的接种率,那么便无法建立起免疫屏障。最后,中国对疫苗的监管非常严格,所以不必有无谓的担忧。”

■王新宇

王新宇提醒,虽然每一种疫苗都会有相关数据,比如保护率多少,但是因为疫苗的研究、针对的人群、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只用“保护率”来进行对比。

■陈剑

陈剑博士与张文宏教授团队一起研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预测模型、疫苗交付模型等。从他们的模型预测结果来看,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已逾1亿人,大规模接种疫苗目前是最迫切的。

“对比下来,中国的疫苗技术很成熟,很安全,而且现在不是对疫苗挑挑拣拣的时候。”陈剑博士补充道。

我们被大数据困住了?

高晞教授关注到一个现象:一年前看到全球疫情数据的时候,是紧张的。一年后的今天,大家似乎并不那么关注了,但是现在大家关心疫苗数据。

■高晞

她说,“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到一个问题,我们被大数据困住了,我们生活在数据当中,大数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高晞教授认为,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大数据改变了我们,进一步来看,是疫情创造了大数据。

高晞提到《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中讲述的,威廉·法尔首次将统计学运用到医学上,将统计学转变为当时医学专业最强大的流行病学工具之一。他利用数据统计测量一系列传染病的死亡率。在此之后,数据成了疫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指出,“在被数据困扰或者把数据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指标的时候,我们要回到历史上想想,是谁创造了这个方法,其实还是最早的疫情给了我们这个方法,所以不是数据改变了我们,而是疫情改变了我们。”

给身体打疫苗,还要给心理“打疫苗”

谢斌教授认为,疫情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疫情,其实其他的变故也会引起大家的心理问题。

■谢斌

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他提出给心理“打疫苗”的建议:平时就要注意去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即心理韧性,包括我们对未来预期的预判能力。平时就要做好基本心理建设,不是疫情来了再去防范,否则就会来不及。就像我们现在要打疫苗一样,其实也应该同时开发“心理疫苗”。

他认为,心理疫苗是整个系统,不是靠一个片剂就可以解决的。除了个人心理韧性提升,社会也需要提升心理韧性。比如,强大社会心理支持网络。哪怕一个人被闷在家里,有亲朋好友可以保持联系,那么心理韧性也会得到提升。

另外,我们要有非常强大的科研去支撑,研究很好的心理健康服务产品提供给大家,让有需要的人能及时得到帮助。

学习历史的意义在哪里?

谢斌教授表示,学习历史后会发现,每一场疫情都会对人类的心理产生影响,恐慌、焦虑等反应被刻进人类记忆的深处,甚至被写进遗传密码,成为后代某种意义上的本能反应。所以,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就不会在遇到类似的疫情时恐慌了,“知道有这么一个坑,才能尽量避免掉进坑里。”

王新宇医生从传染病历史角度出发,认为多学习历史,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深入理解人类的历史,否则只能着眼于疾病,对人类的帮助会有限。

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在《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的推荐序中所说:“……面对传染病,多了解一点传染病的历史,我们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现在正在流行的这场传染病。虽然历史总是如此雷同,但微生物在进化,人类也在进化,每次流行都各有特点。人类必须保持谦卑之心,依靠科学,既要跑得比微生物更快,也要学会和微生物共生共存。”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321/793.html



上一篇: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幼儿园老师:3岁就能看出
下一篇:AI修复周慧敏读书照片遭热议,清纯动人,简直不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