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文摘》收稿方向[05/28]
- · 《读书文摘》投稿方式[05/28]
- · 《读书文摘》征稿要求[05/28]
- · 《读书文摘》刊物宗旨[05/28]
读了那么多年书,你真的会读书吗?一篇文章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读书需要方法吗?这是自然的。 世界上读书的人很多,但按方法进行系统性阅读的人很少。许多人都觉得,读书不就是读下去就行了吗?这有什么方法可言?但事实上,许多人都因为阅
读书需要方法吗?这是自然的。
世界上读书的人很多,但按方法进行系统性阅读的人很少。许多人都觉得,读书不就是读下去就行了吗?这有什么方法可言?但事实上,许多人都因为阅读习惯的不良而导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做无用功上。
这种感觉在刚读书的人身上可能还不太明显,但在有了一定阅读量,读了多年的书,体会到知识的波澜壮阔后的读者身上,这种问题会更显然,对其解决方法的寻求也会显得更为迫切。
那么,笔者就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和一些大家的阅读体会,来谈谈我们究竟该怎样去高效阅读?
一、读原文的重要性
越是在知识发达的时代,读书就越显得重要。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领域里,竞争压力过大,为了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好多人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学习,或是为缓解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寻找精神净土;或是为工作需要,想要借学习来掌握更多知识或技能,以使生活更上一层楼。而学习的方式,除了传统的阅读,就是报班听课。但听课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阅读,讲课老师将自己阅读来的知识通过融合自身生活,换一种更简单也更生活化的语言,再传达给课堂上的人。
所以我们可以说,学习的方式归根结底还是读书。
而如今智能手机侵占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碎片化阅读成为了许多人阅读的主要方式,但这种阅读存在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app平台的智能推送功能会把我们的视线限制在小圈子内,很难使我们在更大更丰富的世界中扩展我们的视野;二是碎片化阅读很容易犯断章取义的错误,世界上很多事并非说一不二的,事物有两面性,而一篇适合手机阅读的短文,很容易把一个东西简单化,从而让人产生误解和偏见。
所以,读书,还是应该读原文。
但是即便是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且长期坚持读书的人也常常面临一些困惑:
究竟读什么书才算读书?读小说算读书吗?为什么我读过的书很快就忘记了,那我的阅读是不是没有作用呢?我读书特别特别慢,要一两个月才能读一本,但有朋友3天就能读完一本,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技巧啊?
以上这些都是读者阅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困惑,本篇文章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做的一个详细的阅读指导。读书的确是有方法的,用对了方法能事半功倍,而找不对方法,的确是会浪费时间的。
那么,究竟该如何去高效地阅读呢?
二、明确自己阅读的目的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能带给我们什么?这是我们在培养阅读习惯前首先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了读书的价值,我们才能积极地自觉地,而非抵触性地去阅读。
阅读一般有两种目的,一个偏现实方面,一个偏精神方面。阅读的实用性目的一般是获取知识,比如从小到大课堂上学习所用的书本以及资料书,阅读这些书,主要是为了升学考试。又如一些考研考证的书籍,或者经济学法律学等偏理工科的基础书目,阅读他们的主要目的也偏于现实,为了获取知识以应用于实践中。
而另一种阅读,也是我们常说的阅读,则更倾向于人文。
这种阅读类别以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为主,代表作如中国历代的诗歌散文集,如《诗经》《离骚》《花间集》《杜工部集》,还有《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窦娥冤》《桃花扇》等戏剧作品,以及当代小说如《白鹿原》《红高粱》《秦腔》等;除此之外,还有世界各国各富魅力的文艺作品、文学批评巨作等。
读这些书籍,目的性没有那么明显,效果也会更长远一些,这属于一种非物质追求的阅读行为,目的在于放飞思想,寻求精神的栖息地。但就如同现在流行的那句话一样——
"你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的气质里。"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书选择不同的读法——"大观法"与"沉浸法"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复杂的,针对不同的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早在春秋战国,中国的孔圣人在教育弟子的时候都知晓要因材施教,如今信仰辩证唯物主义的我们,更应该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先明确放在自己面前的究竟是哪一类书籍,这样才能接着选用最合适的阅读方法。
针对工具类的书,就把它当工具来用就行了。需要哪点知识,可以直接翻到那个位置,用完了直接放在一边就好,没必要强迫症一样把全本看完。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31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