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古人为何把读书看得那么重要?除了当官,读书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4 08: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读书,也不是读书不好人生就一片黯淡。正所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读书学习是一

对于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擅长读书,也不是读书不好人生就一片黯淡。正所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读书学习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只要肯努力,其他道路也一样能走到“罗马”。不过,这个道理要是换到了古代就说不通了。古人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思就是说,除了读书以外,其他“三百六十四行”都是低等工作,不值一提。那么问题来了,古人为何把读书看得那么重要呢?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古代最好的职业是当官从政。对于普通寒门子弟来说,唯一实现这个目标的办法就只有努力读书,争取金榜题名,因此读书才会显得特别重要。不过,天下学子何止千千万万,而朝廷的职务却非常有限,如果仅仅是为了当官从政而读书,那人生的赌注未免就押的有点大,毕竟最终能成功跻身朝堂的只有极少数,多数人参加了一辈子科举考试都无法获得功名。


事实上,对于古人来说,读书的好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当官。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读书是一个家族生存和延续的最重要基础。因为即便经历战争,摧毁了全部家产,失去了所有亲属,但自己掌握的知识并不会消失,而且总能找到需要它的市场。这比土地更有价值,因为几代人之后,土地总会分散。这也比爵位更有价值,因为随着一个王朝的崩溃,头衔也会变得毫无价值。

颜之推年轻时曾遭遇战乱一贫如洗,他亲身经历了几个短命王朝的更迭,又在北方成为俘虏。后来他凭借自己的一身才学在北方站稳脚跟,并重振家业。因此,颜之推坚信“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他认为一个人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世,而读书则是其中最高贵、最重要的技能。


由于读书人在古代的社会地位较高,因此即便没能入仕为官,也可以凭借所学的知识从事一些与读书相关的职业。

对于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除了当官以外,最好的职业就是去做幕僚了。幕僚的权势可大可小,关键看他服务的东家在官场地位如何。比如宰相府中的幕僚,那就不是一般官员能高攀起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过当幕僚的经历,比如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早年就曾在湖南巡抚骆秉章府中做幕僚。由于他在担任幕僚期间表现突出,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关注和破格重用,甚至当时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由此可见,只要真正有能力,做幕僚也是一份前途光明的职业。


当然,能成为幕僚的也是极少数。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最普遍的工作还是成为教书先生或医生。虽然这两个职业比不上当官从政那么威风八面,但在社会上也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颇受世人尊重。

此外,当读书人真的遇到手头非常拮据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誊抄书籍、出售字画、替人写信、写春联等工作来谋生。古代识字的人很少,所以这些活的需求量非常大,只要读书人愿意下笔,不愁没有饭吃。不过大多数读书人都比较清高和自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屑于从事此类工作的。

参考文献:《颜氏家训》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304/638.html



上一篇:编辑·手记丨朱琳珺:教辅图书的封面设计该怎么
下一篇:上游?读书丨陈才华:乡村教师的幸福,因相信而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