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吗?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2 08: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但是气质和性格,这其中是有区别的。 气质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特征,但是这种心理特征必然会表现出来,否则的话旁人无法感知。 气质的存在就是为了外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但是气质和性格,这其中是有区别的。

气质是一种个人的心理特征,但是这种心理特征必然会表现出来,否则的话旁人无法感知。

气质的存在就是为了外化内心,所以气质的改变是可知的。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简单来说,性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情品格。

这同样是心理特征外化,但是如果没有人对你做出评判,说性格是毫无意义的。

气质偏重于后天培养,更多地是被赋予职业特性、外化特性——如军人气质,诗人气质,模特气质。而性格在日常使用中,我们更多地是偏向其先天秉性,如性格暴躁,性格温和,性格柔弱。

我们说一个人的气质是掩藏不住的,因为他的行为特点会在不自觉中透露他的气质。

我们也说一个人的性格是掩藏不住的,但是经常会为了行为气质去掩饰自己的性格。


性情品格——实际上是前主后次的结构,是“性情的品格”,一个人性格怎么样,是外人对其心理特征的评价、分级(格)。所以性格这个词重点是在“性”,即性情。

抛弃错综复杂的感情成因,性格实际上最终是指向一个人的“秉性”——这也是大众的普遍认知。

“暴躁、温和、柔弱”,这些都是一个人基于遗传基因的先天秉性特征,虽然后天会对这些特征进行修正塑造,变成性格、最终修炼成为气质,但这都是后天不断灌输洗脑的结果。

为什么有些老人像小孩?到老了又把所有的本性暴露出来了?

因为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控制能力和掩饰欲望,身份地位的提高或者丧失也让人不用顾忌他人的看法——也就是说,不用再装了。

说得好听点,是回复了天然,其实就是“本性难移”。

老人和小孩子一样,有时候是不讲道理的。


“道理”这个东西,就是读书读出来的,其实是我们生存下来的社会规则,是我们学习之后博取他人认同的处世方式,实际上是违背本性的。

小孩子不懂,老人是不在乎。因此“秉性”这个东西在老人和小孩子的身上格外显眼——我们平时说一个人“有性格”,其实潜台词就是他“不成熟”,是个小孩,不遵守规则,不替他人考虑。很多人越老越“有性格”,那就是跨越了规则,放弃了规则。

小孩子是不懂规则因而不会替别人考虑,老人是看透规则之后,不愿意替别人考虑——谁规定人一定要先考虑别人?

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就是人的动物本性。

这种只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对社会是有害的,所以对小孩子要“教”,对老人要“劝”。小孩子学规矩,老人家明事理。

学规矩、明道理,就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

所以说,读书能改变人的性格吗?

是可以改变的,但只是暂时的。

讲“道理”不过是讲社会规则,人类通过规则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社会中生存,付出的代价就是消磨自己的“性格”(秉性)。

而从旁人看来,这个人的秉性(性)级别(格)就发生了改变,变得刚强、温和等更加适合社会交往的样子——这当然是读书明理的成果。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假象。

秉性来自遗传因素。 虽然说人的性格构成有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但是起核心主导作用的还是与生俱来的禀性。

“本性难移”,就是说人性格中带本质性的,不管是弱点还是优点,总是难以改变的。

读书只不过通过明理提升我们“秉性”的“格”,把本性掩饰起来,通过规范行为修正我们的气质,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有些人乐此不疲,就装了一辈子。有些人觉得厌烦,就逐渐露出本性,活成真实的自己。

总而言之,读书能否改变性格,看我们如何给“性格”定义。

如果指秉性,那是改不了的,如果指秉性之上的那些伪装,肯定是会伴随着读书成长变化成不同形态的。

读书是为了明理,是为了激发思考,改变气质是思想升级的附带作用。

读书改变不了来自遗传基因的本性,但是会更好地隐藏、伪装它。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302/613.html



上一篇:古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真香
下一篇:警方在农家小屋地板下挖出大量图书,价值竟超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