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短短4句,却是最好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17:4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读书有什么用?我想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即在黄庭坚

读书有什么用?我想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即在黄庭坚看来,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缺乏文学气质,言谈举止方面也会显得缺乏修养,到最后就会使人厌恶。黄庭坚的话或许有点夸张,但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再如北宋文学家苏轼,亦有“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诗句。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观书有感》,却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它出自于南宋理学家朱熹之手,是朱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这首诗,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毕竟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极富有哲理意蕴的千古名句。

顾名思义,这首诗就是朱熹对自己读书感受的概括总结。它写于公元1196年,也就是庆元二年,当时朱熹正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在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也就在这个期间朱熹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本文所说的就是其中第一首。那么朱熹是怎么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又说出了读书的什么作用呢?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开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即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就像是一面镜子一样清澈明净,无论是天空的光彩,还是云的浮影都映入了池塘,不停地闪耀晃动、徘徊。如果不是因为朱熹这首诗的题目为“观书有感”,我想人们肯定会以为它是一首写景诗,并且是一首把景物描写得十分生动,以及富有美感的名篇。

但是因为朱熹这首诗的主旨是在说明读书的感受,所以我们便要往理性的一面去解析。我们说“半亩方塘”之所以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便说明里边的水很深,也很清。倘若池塘里的水很浅、很污浊,那么自然就不能反映,或者说不能准确反映出“天光云影”。读书就是这个道理,书读得多了,便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不为世俗小事所忧,反之,就会陷入浑噩的境地。

朱熹也正是因为读书的这个感受,所以进一步思考后,便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的本意是,如果你要问方塘的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从源头输送过来啊。言下之意,便是说人只有不断地去读书,才会有获取到新的知识,也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才能保持内心的澄净,不为世俗小事所忧。

正如杨绛先生流传最广的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会为某一件事而烦忧,但又不可能时刻有人在你身边为你解忧,这个时候便会理解朱熹这首诗中读书的作用了。因为遇到合适的书,你自然会找到烦忧的问题所在,自然会心胸开阔、畅快了起来。而这点,相信绝大多数读书的人都曾体会过。

综上所述,朱熹的《观书有感》,虽然仅有短短4句,但是无论从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上,还是从其读书的感想所升华后的哲理意蕴上,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总的来说,读书有什么用?朱熹的这首诗,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最后,你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呢?

【来源:沉香艺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p>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zonghexinwen/2021/0210/546.html



上一篇:读书无尽意
下一篇:读书:千年《秋声赋》,文与知音听,苏轼说得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