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文摘》收稿方向[05/28]
- · 《读书文摘》投稿方式[05/28]
- · 《读书文摘》征稿要求[05/28]
- · 《读书文摘》刊物宗旨[05/28]
孙中山的修身实践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众所周知,孙中山是一位修身的热情倡导者与宣传者,他一生中无论在撰写的著作、演讲,还是跟国民特别是青年的接触中,都多次强调修身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勉术学问,琢磨道德
众所周知,孙中山是一位修身的热情倡导者与宣传者,他一生中无论在撰写的著作、演讲,还是跟国民特别是青年的接触中,都多次强调修身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勉术学问,琢磨道德”。他本人更是终生自觉的实践者,他以他的行动为国人树立了一个修身典范。他的修身历程及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进一步支持、丰富其理论内涵,因而更具说服力。
孙中山的求学经历使他获得吸取中西文化的能力,为他一生的修身活动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的修身实践,源自他童年对外部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通过读书解决种种困惑的内在冲动。
孙中山出生在南部中国一个偏避的小山村——翠亨。虽然山高皇帝远,但清朝统治下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和官僚腐败现象仍然让小小年纪的他困惑不已。村里发生的三件事,对他的求学生涯产生过很大影响。
第一件,是发生在村子里的水盗抢劫事件。一帮水盗用攻墙器撞穿一位华侨的房子,抢走了他辛辛苦苦从国外挣回来的金银财宝。侨商无奈地感叹:“我倘使留在洋人的地方,那边有真实的首领,有法律的保护,而此地在中国是只有禁令而没有保护的。”
第二件,与邻居富有的三兄弟有关。这富有的三兄弟,原来很很贫穷,父亲告诉孙中山,他们是靠勤劳而致富的。有一天,官府突然派士兵抓走了三兄弟,并占有了他们的财产,令旁观的孙中山感到疑惑不解。
第三件,与翠亨村的田地买卖有关。由于土地转让时需要交一大笔钱给地方官吏,才能换取他们的地契上盖上红印,是为“红契”。由于农民负担不起这笔费用,只能私底下用没有印的“白契”作交易,当名义上的地主,每年交纳比其实际拥有的土地高得多的地税,其负担之沉重可想而知。
这三件事在孙中山的幼小心灵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激起了无数个问号,而这些疑惑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下是无法解开的。“他在翠亨的幼年生活里面最感失望的事情就是缺乏有教育价值的知识泉源。他脑筋里常常自己记起许多他自己所回答不出来的疑问,村里没一个人能告诉他,他所不能解决的难题。他继续不断听见古圣贤的学说,但是不能知道为什么这种学说是高尚。”
他曾经试图挑战这种教育方式,在村塾上课时,大胆打断老师的讲课,要求他解释经典,以便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激怒老师,并获得了一个将来“不是人上人,就是人下人”的评语。到哪里可以寻求这样的知识?翠亨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他打开“天目”提供了条件,翠亨虽然远离中央政府,却与外部世界比较接近,附近的金星港,常有外国轮船停泊;村中有很多家庭,都有亲人漂洋过海到国外谋生;孙中山的父亲年轻时在澳门当鞋匠,两个叔叔在海外谋生,他的大哥孙眉也在檀香山从事农业工作,孙中山对翠亨以外的还有天地这一事实并非一无所知。因此,他渴望对外面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当他听一个同学说附近的小镇上有一张地图,非常希望看到它,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
1879年,在大哥的资助下,孙中山终于离开翠亨,经澳门乘海轮前往檀香山,这位渴望从地图上了解世界的乡村少年,“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由此踏上他的修身历程。
初到夏威夷时,孙中山在他哥哥的商店里帮忙,并很快学会了当地的土语。但他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希望接受英语教育。孙眉满足了他的要求,把他送进意奥兰尼学校。对于一个留着辫子,穿着中国式长衫的13岁中国少年来说,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里接触完全不同的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与挑战。开始,他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旁听了10天之后,开始发现英语组词的规律,觉得英语并不是一个不可征服的难题。在他的努力下,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3年后,他获得英语语法二等奖,夏威夷国王向他颁发了纪念品——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英语的掌握,使孙中山获得了进入更广阔知识空间遨游的钥匙,也为后来能阅读西方政治理论原著,了解世界潮流动态创立他自己独特的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甚础.
在意奥兰尼学校的3年,孙中山不但接触到西方政治思想和名人事迹,还时常常参与各种基督教的活动、研究教义,并希望加入基督教。当他把这一想法告知孙眉,马上遭到孙眉的强烈反对,他写信给父亲,要他促成孙中山回乡。1883年,孙中山被迫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
同年秋天,孙中山因为与陆皓东毁坏村中北极殿神像,被迫离开翠亨前往香港求学。年底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qikandaodu/2021/030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