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书文摘》收稿方向[05/28]
- · 《读书文摘》投稿方式[05/28]
- · 《读书文摘》征稿要求[05/28]
- · 《读书文摘》刊物宗旨[05/28]
订书看报引争议,农民读书装文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长江蔬菜》历尽三十年风雨,一路荆棘丛生,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始终初心不改,顺势而为,书写了坎坷而又硕果封存的三十年。三十年的佳酿,浓郁
编者按: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长江蔬菜》历尽三十年风雨,一路荆棘丛生,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始终初心不改,顺势而为,书写了坎坷而又硕果封存的三十年。三十年的佳酿,浓郁而甘醇;三十年的《长江蔬菜》,纸墨醇香,亦让人回味悠长,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长江蔬菜》锻造了众多辉煌,也收获了太多感动,众多编委、联办领导、产业专家、广告客户、热心作者、万千读者,与《长江蔬菜》相识,携手同行,为之倾情扶助、添薪加火,展开了一段段相知、相惜、相依的因缘,于此我们一直感念于心。 与君相携,《长江蔬菜》方有此时;如今荣耀,皆为众君守望之功;望日后的岁月里,与君同行,与梦同在!当我随手翻阅手中收到的 2016 年第 15 期《长江蔬莱》时,窗外开始下起了秋雨,丝丝清冷的氛围中,我的心依然温暖如春。 又到一年一度报刊征订的时候了,我放下手中的书本,迅速来到邮局订阅了我喜爱的、陪伴我快30 年的《长江蔬菜》。 每当我再次翻阅那些过往珍藏的一期期泛黄的《长江蔬菜》,我的眼眶就会不自觉地湿润。 透过醇厚的油墨香气,我依然可以从那些文字和图片中感知到曾经的温暖。 一路奋进的《长江蔬菜》与奔流不息的长江一样一往无前,顽强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0 年前,《长江蔬菜》成了我生活中无法割舍的情缘。 她像滴滴春雨、片片绿叶、点点雪花,总会给人一些新的感悟和启迪。 我是一名农民。 多年前在姑姑家串门,偶然发现了一本《长江蔬菜》,就顺手带回了家。 一开始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越看越爱不释手,一有空就拿出来阅读。 尽管那时家境困难,生活拮据,但我还是省吃俭用拼命攒钱,到邮局订阅《长江蔬菜》杂志。 这件事在村里还引起了争议,有人说我是“败家子”,一个种地的,还订书看报,是“装”文化人。 可我并不在意,因为有了《长江蔬菜》的陪伴,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视野更加开阔。 杂志里众多读者通过学刊用刊改变自己命运的事例时刻激励着我,我也渐渐萌发了通过《长江蔬菜》改变命运的梦想,这个梦想一直深深植根在我的心中。 《长江蔬菜》展现了一个个引种蔬菜新优品种、科学种植新技术取得的成功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许他们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们热爱故乡土地,专心致志钻研蔬菜种植新技术,最后依靠科技种菜致富的经验却给了我启发。 1992 年我试种了 2 001 m2湘研辣椒, 收入 2万多元。 10 多年前,别人家的辣椒才卖 4 元/kg,而我种的辣椒却卖到了 6 元/kg。 后来,我又种植杂志上推荐的郑杂三号西瓜和 8155 西瓜,都获得了大丰收,并在那时卖到了 2 元/kg 的“天价”,彼时别人种的本地传统西瓜,售价只有 0.3 元/kg。 这些年,我不断尝试着给身边的朋友赠阅《长江蔬菜》。其中我所得到的体会是:通过学刊用刊和亲朋好友交流心得,把引进的良种种植方法介绍给村民;把《长江蔬菜》上刊登识别病虫害的彩图和防治内容截取下来,订装成册放到贴身口袋里,随时为村民的蔬菜诊病治病。 此举大受村民欢迎,也使村民尝到了科学种菜的甜头。 这些年,我还自费订阅了《长江蔬莱》赠送给村里的几位贫困村民,使他们有机会学刊用刊,早日脱贫致富。我认为这种赠予不失为一种与乡邻交往不是“礼品”却胜似“礼品”的时尚方式。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年代里,能与一本杂志结缘, 一起走过近 30年不离不弃的岁月, 我无怨无悔! 有了她的陪伴,既让我远离了电脑、手机带来的辐射,又让我在网络时代体验到了纸质期刊带来的阅读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纸质期刊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长江蔬菜》能办得越来越深受读者的青睐,发行量稳中见涨,得益于其不变的宗旨:贴近农民,贴进生产,了解农民的需求,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得利。正是因为长江蔬菜人始终坚持开门办刊不改变、联合办刊不动摇、传播科技不放松、自强不息不松懈、开拓创新不停步的宗旨,才有了她如今的成就。 三十而立,“立”的不仅是家业,更是薪火相承的文化底蕴。 那些在万里跋涉中镌刻的印记、磨炼的意志、传播的温暖、植根于脚下的情怀、绽放于文字的理想,构筑成《长江蔬菜》实实在在、最为旺盛的生命力。 我想说,结识《长江蔬菜》是我的幸运,她是我创业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当我在生活中茫然失措、致富无门时,她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的人生重现精彩。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与《长江蔬菜》相伴而行,也衷心祝愿《长江蔬菜》越办越好!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qikandaodu/2021/0205/540.html
上一篇:《长江蔬菜》伴我成长30年
下一篇:柳毅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