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长江蔬菜》伴我成长30年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5 13: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

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所以,我爱书。有这么一本书——《长江蔬菜》,她伴随着我的事业一路走过30年。

悠悠岁月,蔬菜情缘

隐约记得,在我少年时代,遭遇“文化大革命”,当时父亲是生产队长,因被批斗打成“走资派”而重病卧床。

1968年,我12岁,成为家里的小劳动力,在自留地学种蔬菜,那时没有化肥,只用农家肥,农药仅有高毒高残留“六六六”、“1059”,蔬菜只有自留的韭菜、南瓜、芋头、青菜等少量品种,产量很低,只供家庭吃,逢年过节挑一点到市场卖一点钱。 那时候,小小的我立志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成为种田能手。

改革开放,带来良机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报考了玉溪农业学校农学专业。1980年中专毕业,分配回家乡华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从事蔬菜粮食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002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考农学本科毕业。2004年,我成为华宁县第一个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的人,2012年我又是华宁县第一个取得农业推广研究员资格的人,并获得“全国第十届农业推广研究员”。2016年9月光荣退休,又参加华宁县老科学工作者协会,继续为华宁县农业科技推广发挥余热。

产业转型,《长江蔬菜》助我成功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农村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华宁县农业提出发展蔬菜、烤烟、果树的思路。

1984年我开始订阅《长江蔬菜》,从书中找到了蔬菜新品种信息,引进番茄、菜豌豆新品种试种,后来成为我县蔬菜的当家品种。1988年我到云南农业大学代培2年,认识《长江蔬菜》云南编委蔡克华、韩嘉义2位教授,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并在《长江蔬菜》上寻找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发表论文交流。

记得有一次,一外地蔬菜种植户打电话给我,说他是《长江蔬菜》的忠实读者,看到我在《长江蔬菜》上刊登的茄子嫁接栽培技术文章,想详细了解,并引种试种。我了解到他的具体地址及该地的气候条件后,详细向他介绍了该技术,并邮寄了砧木(托鲁巴姆)。

我从《长江蔬菜》上收集蔬菜品种信息,先后引进菜豌豆长寿仁、西葫芦、洋葱新品种,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期间华宁县蔬菜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蔬菜种植面积 2 267 hm2,产量 4 860.12万 kg,产值4 112万元,2013年蔬菜种植面积1.11万hm2,产量24 006.86万kg,在全市排第3位,全省排第23位,产值44 245万元,产值比2003年增长9.8倍。我个人已在《长江蔬菜》的帮助下,取得省市县科技成果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所以,我爱书。有这么一本书——《长江蔬菜》,她伴随着我的事业一路走过30年。

悠悠岁月,蔬菜情缘

隐约记得,在我少年时代,遭遇“文化大革命”,当时父亲是生产队长,因被批斗打成“走资派”而重病卧床。

1968年,我12岁,成为家里的小劳动力,在自留地学种蔬菜,那时没有化肥,只用农家肥,农药仅有高毒高残留“六六六”、“1059”,蔬菜只有自留的韭菜、南瓜、芋头、青菜等少量品种,产量很低,只供家庭吃,逢年过节挑一点到市场卖一点钱。 那时候,小小的我立志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成为种田能手。

改革开放,带来良机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报考了玉溪农业学校农学专业。1980年中专毕业,分配回家乡华宁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从事蔬菜粮食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2002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考农学本科毕业。2004年,我成为华宁县第一个取得高级农艺师资格的人,2012年我又是华宁县第一个取得农业推广研究员资格的人,并获得“全国第十届农业推广研究员”。2016年9月光荣退休,又参加华宁县老科学工作者协会,继续为华宁县农业科技推广发挥余热。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qikandaodu/2021/0205/539.html



上一篇:青蛙读书
下一篇:订书看报引争议,农民读书装文人?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