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朱熹:扫墓不误读书功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5 12: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喜欢读书的人,到哪儿都能读书。就拿扫墓来说吧,这事儿看似与读书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可就有这么一个人,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113

喜欢读书的人,到哪儿都能读书。就拿扫墓来说吧,这事儿看似与读书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可就有这么一个人,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

每年,父亲朱松去扫墓,都会带上朱熹。照理说,古人交通不便,到哪儿基本上都得靠双脚。而到外地扫墓,一来一去,更是费劲费时。那为啥非得带上朱熹这么个小孩子呢?

传闻朱熹出生的那一天,天生异象。当然,这多半是后人的附会传说。不过,朱熹从小视读书如命,且天资聪颖,这确实让朱松看到了希望。扫墓祭祖,希望先祖庇佑,让朱家能门楣光耀,作为朱家希望的朱熹,自然不能被落下。于是,再苦再累,朱松也带着儿子一同前去扫墓。

而扫墓之行,对朱熹来说,也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读书而已。每年扫墓,朱熹都会选择住在云根书院(位于福建政和县,朱松担任政和县尉时创办),一边扫墓,一边读书,不亦乐乎。对于朱熹来说,有书可读,那就是世上最快乐的时光。

当然,若仅止于此,还不算太特别。古人读书,多半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这方面的因素,朱熹自然是具备了。那么,怎么追求天时地利?朱熹的独家法门是登山。扫墓期间,他每天都得登一趟高入云端的湛卢山(位于福建南平市松溪县茶坪乡南)。到了山顶,抱经苦读。登一趟都不容易,还每天都来这么一出,这对多数人来说,更是不可能。可朱熹硬是做到了。在朱熹看来,于最高处读书,可以引领天地之气,与书之精华相结合,对于读书大有裨益。这法子,其实就现在看来,也不无可取之处。山中静寂,一人苦读,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悟性。

扫墓都不误读书功,也难怪朱熹能成为后世敬仰的理学大师了。

喜欢读书的人,到哪儿都能读书。就拿扫墓来说吧,这事儿看似与读书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可就有这么一个人,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个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每年,父亲朱松去扫墓,都会带上朱熹。照理说,古人交通不便,到哪儿基本上都得靠双脚。而到外地扫墓,一来一去,更是费劲费时。那为啥非得带上朱熹这么个小孩子呢?传闻朱熹出生的那一天,天生异象。当然,这多半是后人的附会传说。不过,朱熹从小视读书如命,且天资聪颖,这确实让朱松看到了希望。扫墓祭祖,希望先祖庇佑,让朱家能门楣光耀,作为朱家希望的朱熹,自然不能被落下。于是,再苦再累,朱松也带着儿子一同前去扫墓。而扫墓之行,对朱熹来说,也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读书而已。每年扫墓,朱熹都会选择住在云根书院(位于福建政和县,朱松担任政和县尉时创办),一边扫墓,一边读书,不亦乐乎。对于朱熹来说,有书可读,那就是世上最快乐的时光。当然,若仅止于此,还不算太特别。古人读书,多半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这方面的因素,朱熹自然是具备了。那么,怎么追求天时地利?朱熹的独家法门是登山。扫墓期间,他每天都得登一趟高入云端的湛卢山(位于福建南平市松溪县茶坪乡南)。到了山顶,抱经苦读。登一趟都不容易,还每天都来这么一出,这对多数人来说,更是不可能。可朱熹硬是做到了。在朱熹看来,于最高处读书,可以引领天地之气,与书之精华相结合,对于读书大有裨益。这法子,其实就现在看来,也不无可取之处。山中静寂,一人苦读,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悟性。扫墓都不误读书功,也难怪朱熹能成为后世敬仰的理学大师了。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qikandaodu/2020/1225/525.html



上一篇:读书点亮人生路
下一篇:阅读提升教师修养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