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谁能解幽赏 惟有白云间—方士庶《仿董北苑法松

来源:读书文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4 03: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方士庶 仿董北苑法松荫草堂读书图质地:纸本立轴尺寸:243×120.5厘米款识:乾隆壬子春二月下旬,昔见董北苑有此本,因仿为之。小师老人方士庶。钤印:环山(朱文)、草衣客(白

方士庶 仿董北苑法松荫草堂读书图质地:纸本立轴尺寸:243×120.5厘米款识:乾隆壬子春二月下旬,昔见董北苑有此本,因仿为之。小师老人方士庶。钤印:环山(朱文)、草衣客(白文)

方士庶(1692~1751年),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一作小师道人 。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清史稿》有传。方氏出身盐商,由于个人的际遇和努力进而掌握了传统文人赖以立命的诗文书画,并最终以此名世。其诗名享誉维扬,《墨林今话》载“乾隆初年扬州诗人有前五君,盖指环山、樊榭诸公也。”曾多次参加当地文人的诗文雅集。其诗作格律淡远,如其画,有《环山诗钞》行世。至其书,金农《冬心印识》中说“环山先生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临池之暇,间作山水小幅”,绘画最初只是娱情消遣。方士庶后馆于马氏玲珑山馆、大盐商汪令闻家中的经历,使其有机会受学于娄东黄尊古(鼎),并且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成为独立于“扬州八怪”之外,自成一派的艺坛名手。惜中寿而殁,“使假以年,何难参二王之席”(《国朝画徵录》)。

《仿北苑山水》轴布局饱满,景物繁复,境界幽深,可游可居,为画家风格成熟时期之典型面貌。图中峰峦叠嶂,雾霭弥漫,松阴幽居,窗明几净;近处则树石林立,溪水潺,板桥横亘,高士观泉;远景山势绵延,逶迤远去,江天帆影,余韵悠长。通幅观之,不无误入武陵桃源之感。

在笔墨技法上以麓台山水画法为宗,上溯宋元大家,南宗正脉,一望可知,视乃师尊古不无出蓝之美。图中大量使用干笔细皴、紧致而繁密的点苔、树木的夹叶双钩,攒聚如簇,尤为精谨。设色以水墨为主,浅绛为辅,清雅绝伦,纤尘不染。无论从布局还是对文人画诗意的不懈追求,无不显示出作者深湛的传统功力、纯正典雅的艺术格调和师古而化的艺术魅力。方士庶曾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能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衡是非、定工拙”。此件作品应看作是画家主观情思和笔墨意趣的载体,他所说的“境界”,即因心而造的笔墨精神与现实景物交融的产物。全图气韵生动,笔墨苍秀,加之尺幅阔大,品相完好,可堪宝爱。

方士庶 仿董北苑法松荫草堂读书图质地:纸本立轴尺寸:243×120.5厘米款识:乾隆壬子春二月下旬,昔见董北苑有此本,因仿为之。小师老人方士庶。钤印:环山(朱文)、草衣客(白文)方士庶(1692~1751年),字循远,一作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一作小师道人 。新安(今安徽歙县)籍,家维扬(今江苏扬州),《清史稿》有传。方氏出身盐商,由于个人的际遇和努力进而掌握了传统文人赖以立命的诗文书画,并最终以此名世。其诗名享誉维扬,《墨林今话》载“乾隆初年扬州诗人有前五君,盖指环山、樊榭诸公也。”曾多次参加当地文人的诗文雅集。其诗作格律淡远,如其画,有《环山诗钞》行世。至其书,金农《冬心印识》中说“环山先生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临池之暇,间作山水小幅”,绘画最初只是娱情消遣。方士庶后馆于马氏玲珑山馆、大盐商汪令闻家中的经历,使其有机会受学于娄东黄尊古(鼎),并且很快超过了他的老师,成为独立于“扬州八怪”之外,自成一派的艺坛名手。惜中寿而殁,“使假以年,何难参二王之席”(《国朝画徵录》)。《仿北苑山水》轴布局饱满,景物繁复,境界幽深,可游可居,为画家风格成熟时期之典型面貌。图中峰峦叠嶂,雾霭弥漫,松阴幽居,窗明几净;近处则树石林立,溪水潺,板桥横亘,高士观泉;远景山势绵延,逶迤远去,江天帆影,余韵悠长。通幅观之,不无误入武陵桃源之感。在笔墨技法上以麓台山水画法为宗,上溯宋元大家,南宗正脉,一望可知,视乃师尊古不无出蓝之美。图中大量使用干笔细皴、紧致而繁密的点苔、树木的夹叶双钩,攒聚如簇,尤为精谨。设色以水墨为主,浅绛为辅,清雅绝伦,纤尘不染。无论从布局还是对文人画诗意的不懈追求,无不显示出作者深湛的传统功力、纯正典雅的艺术格调和师古而化的艺术魅力。方士庶曾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能实,是在笔墨有无间,衡是非、定工拙”。此件作品应看作是画家主观情思和笔墨意趣的载体,他所说的“境界”,即因心而造的笔墨精神与现实景物交融的产物。全图气韵生动,笔墨苍秀,加之尺幅阔大,品相完好,可堪宝爱。

文章来源:《读书文摘》 网址: http://www.dswzzzs.cn/qikandaodu/2020/1004/458.html



上一篇:浅议以学养书
下一篇:新生力量助力《汽车文摘》

读书文摘投稿 | 读书文摘编辑部| 读书文摘版面费 | 读书文摘论文发表 | 读书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读书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